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保持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一、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

人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协调一致的。一个人如果出现精神异常,就很难说他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因此,每个人又都在自己的心理世界里进行着各种活动。

人们不仅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许多方面,如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向着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方向发展。人的心理活动却有时偏离健康积极的方向,偏离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方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患病后不能分辨周围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自己想象中的,行为活动与现实脱离。

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进行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人要想保持身心健康,就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在亲人 或朋友之间,而应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的,而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与人相处要做到关系和谐、友好合作、心境平静、态度温和、乐于助人、积极交往。

三、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人的心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基本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心态是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对前途充满信心。消极的心态是从消极的方面看问题,心灰意冷,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两种心态产生两种结果:积极的心态产生积极的结果,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消极的心态产生消极的结果,使自己心情压抑、精神萎靡、工作受挫、生活不愉快。

四、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其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个性特征包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情感体验、豁达大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这些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长期地、自觉地去培养和锻炼。

五、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具有同情心和爱心,而且应能够充分地了解和理解别人的情感需要。人是需要感情的,真挚的感情可以使人产生力量去克服困难。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力量和鼓舞,同时也能为别人带来希望和鼓励。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常常能够体谅他人的痛苦和烦恼,能够为他人分忧解愁。而一个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则常常忽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甚至无动于衷地看待别人的不幸。这种心态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六、具有自控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一个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能够克服自身的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行动的自觉性。相反,一个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行动的盲目性,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心理健康。因此,自我控制能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七、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尊心是指人对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则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所具有的信念。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一个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常常会自暴自弃、消极颓废、不思进取;而一个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常常会充满希望、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八、具有适应能力

人是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的,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会使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健康。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同时他应该能够从新的环境中寻找和发现新的刺激并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包括:对现实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对现实环境的积极适应能力以及勇于改造现实环境的能力等。